我的胆道镜保胆路
标签:医学科普

 胆结石病可能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在埃及的木乃伊(公元前1085-945年),便发现了胆囊结石,虽然其发生并不是十分常见。据认为,在公元前4世纪前已有关于胆石症的临床描述。我国的西汉马王堆古墓的女尸(公元前167年)出土后,经尸体解剖发现胆囊内有结石。 

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胆囊疾病有明显增多趋势,不吃早饭,不定时吃饭,以致胆囊长时间不收缩;营养过剩,经常食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饮食;糖尿病以及门脉高压等疾病引发的相关并发症。特别是40岁以上的女性比男性患病的比例更突出,由于这个年纪的女性肥胖人群增多,其中也包括雌激素等原因。

 胆囊结石也成了我国临床上的常见病,自2010中国国际肝胆外科论坛上获悉,目前中国胆结石的发病率已达4%-7%。那如果以此来计算,保定市2000万人口中,按保守的估计胆囊结石患者的总人数将达到80万。这将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

胆道外科治疗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未有正式的外科治疗以前,患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的病人,只有等到胆囊与其邻近脏器形成胆内瘘后,症状才缓解。John Bobbs为首先实施胆囊造口(1867年)术的医生,病人是一位30岁的女性,患胆囊积液,手术前诊断为胆囊肿物,手术后恢复健康。现代胆道外科,一般认为始于德国柏林的外科医生Carl  Langenbuch1882年首先实施全胆囊切除术,病人是43岁的男性,有16年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史,因长期内科治疗无效而至吗啡成瘾,手术切除胆囊,囊内有2枚瓜子大小的结石,术后疼痛不再发作。故认为:如果胆绞痛反复发作难愈,病人和医生都失去内科治疗的信心,则以胆囊切除为宜。此后,关于胆道结石外科治疗的报道日渐增多,胆囊切除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亦得以确认。鉴于胆囊被认为是人体中的重要脏器,不能轻易切除,1917Miles Porter对胆囊切除术的指证归纳为以下几项:1胆囊管堵塞致胆囊积液,2 胆囊钙化或纤维化,3 慢性胆囊积脓,4胆固醇沉积症或草莓样胆囊,5胆囊癌,6外伤或穿孔,7坏疽。

1913Rous Mcmaster证明正常胆囊有将胆汁浓缩8-10倍的生理功能,1924Warren H.Cole选出四碘酚酞用于显示胆囊的影像,为胆囊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使外科医生能从体外看见胆囊,成为胆道外科发展的重要事件,胆道外科的诊断再不单纯依赖临床症状和经验。

在外科届,长期以来把胆道看做一条管道,主要功能是输送胆汁。所以通与不通几乎是胆道外科的全部内容。思想观念的定位不变,导致胆道外科自Langenbuch 时代以来没有重大变化,虽然自腹腔镜技术介入,胆道外科技术已有重大改变,但仍然未能改变胆道外科观念的实质。

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内镜和现代影像学的发展,胆道外科不再是经验、推理的学科。同时在加深认识胆道疾病的过程中,已逐渐察觉胆道不单纯是一条排泄管道,其实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如肺排泄挥发性物质即废弃,肾脏排泄小分子水溶性物质即废水,胆排泄大分子脂溶性物质即废油,三者同时人体新陈代谢的调节器官。执行胆道系统功能的是胆管细胞,到底胆囊系统是附属于肝细胞的结构,抑或胆管上皮调控者肝细胞的活动。中国人的“肝胆相照”可能更恰当。作为一个具有复杂功能的器官,胆囊和肝内外胆管的功能的重要性推动了胆道外科的进一步发展。

黄志强院士形象把胆道系统比喻为一棵树或更恰当是一个“水网流域”,从源头流向十二指肠的出口,胆囊是这个大河流域的一个 “大湖”具有调控、浓缩、分泌功能。胆道系统的两个安全阀,一个是胆囊,一个是括约肌。

胆道的许多疾病和胆道手术后的一些并发症常与胆道的正常生理功能被破坏有关。胆道外科最终治疗目标是恢复胆道系统的生理功能。

 有了胆囊结石该怎么办呢?一般认为,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应随诊观察,暂不需立即手术。对于有症状和(或)并发症的胆囊结石,应及时手术。可是胆囊结石的手术应该如何来做呢?是不是所有的病人都应该一切了事呢?两种观点的最大区别是切除胆囊还是保留胆囊。传统方法目前在外科界仍然受到大部外科医生的支持。但绝大多数病人当然不愿接受胆囊切除。他们更期待着能有既取净结石又保留胆囊的新方法。为什么治疗胆囊结石就一定要切除胆囊呢?这是因为100多年来历史上曾有不少医生也曾试图不切胆囊,只是取出结石,然而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渐渐地,这种保留胆囊的治疗方法逐渐被否定。

在接诊的时候经常有患者问我可不可以只取结石保留胆囊呢?是啊,可不可以保留胆囊呢?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已经问了一百多年了,现在还是存在争议。保定是一个胜出奥运冠军的城市,游泳冠军钱红以自己的名字建立了游泳馆,曾经住院的一个游泳教练就强烈要求保留胆囊,当时我还是拘泥于胆囊切除,坚决的拒绝了患者的要求,这位患者转院了,给了我震惊。

我向我国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会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教授冷希圣老师详细请教过保胆手术,冷老师指导我:保留胆囊是一个新的技术,掌握好的适应症可以开展,并介绍了保胆技术的首创者张宝善教授。幸运的是胆道外科成立30周年大会上,我有幸再见到了张宝善教授、冷希圣教授、黄志强院士。张宝善教授谈到当时由于设备的落后,取石是非直视下取石,全凭术者的感觉,很难保证结石不残留,也很难保证胆囊内没有碎屑的残留,这也可能是术后短期内结石复发的原因之一,现在的保胆取石已经不同于以往的盲目取石了,而是基于纤维胆道镜的直视下取结石,可以做到不残留结石。这是一种最新观点,是高科技、新技术、新概念。黄志强院士的精彩发言做了大会总结:保胆技术是21世纪的大事,是中国人的大事。从此,我和我的团队也加入了保胆的队伍,2009年在全国第二届内镜微创保胆会议上作为代表发言,2009年在河北省外科年会上作学术报告,2009年结识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会长张阳德教授并考察我院,2009年命名为卫生部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20092010年连续两年荣获中国内镜最高奖-恩德斯科学技术奖,200920102012年应邀参加世界内镜医师协会成立大会------

对于保胆技术,张宝善教授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以德国一代名医 Langenbuch 1882年所创“温床学说”最受推崇。“病灶论”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这个理论认为,胆囊由于结石的刺激,常常伴有慢性炎症,二者相互因果,为一顽固的病灶,故只有切除,一绝后患,理由似乎充足。他认为胆囊造瘘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不彻底,术后易复发(>90);故他提出了“切除胆囊不仅因胆囊内含有结石,而且还因为它能生长结石”的论断。对于胆囊结石一律行胆囊切除的观点历来就有不少学者反对,但苦于无法将复发率降下来,故 120余年来被作为金标准,影响了几代人! 胆道镜的介入,解决了这一外科难题,基于纤维胆道镜的直视下取结石,可以做到不残留结石。根据目前多推崇的胆囊结石的成石原理--Small三角代谢学说,术后改变胆汁的成分,可以防止再次成石。而取净结石后,产生炎症的刺激因素也已消失,肯定对胆囊炎症消退大有好处。何况临床上的任何炎症都是可逆的。北京和平里医院一组保胆患者对胆囊炎症的随访,保胆取石术后12年,84%病例胆囊壁由厚变薄,胆囊收缩和显影率明显改善、恢复,这说明胆囊炎症是完全可逆的,炎症病灶可以消除。

   关于胆囊结石与癌变的关系也是胆囊切除的一个重要原因。一般认为大于2-3cm的静止结石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可以导致癌变的产生,美国最经典的教科书《克氏外科学》也提出每切除100例胆囊,可以防止人群中发生1 例胆囊癌,对于癌症的恐惧是许多患者选择切

除胆囊的原因。 然而,及早的去除诱发因素更是治疗的先进,胆囊炎症的缓解也同时去除了胆囊癌变的一个重要诱因。

  胆囊的重要性:

黄志强院士指出:胆囊是胆道大河流域的一个大湖,高效能吸水调控胆管压力,保护沿河堤坝,制造分泌免疫球蛋白,这样的一个结构该切掉?不该!黄志强院士谈胆囊的重要性:肺排废气,肾排废水,胆排废油,新陈代谢的三大器官。

黄志强院士对保胆的理解:“保胆”是保护胆囊而不单是保留胆囊,所以应在胆囊受到严重损害之前。

四 胆囊切除术后将带来许多远期副作用:

1、消化不良和返流性胃炎是胆囊切除术后最为常见的症状。就目前所知,胆囊至少具有储存、浓缩和收缩的功能。当然还具有复杂的化学和免疫功能。胆囊能将稀薄的肝胆汁浓缩30倍,储存于胆囊,进食高脂饮食时,将胆汁排人肠道参加消化。若切除胆囊,患者进食高脂饮食时,已无高质足量的胆汁相助,身体只好耐受消化不良、腹胀、腹泻之苦。但是此症状常被外科医师忽略,推至消化内科就诊,成为内科难治的“顽症”。不仅如此,近年来对于胆囊切除术后十二指肠肠液胃返流(duodenogastric refluxDGR)和胃液返流的报道很多。

2、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增高是的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临床常见胆总管结石的病例多有胆囊切除的病史,有研究报道,切除胆囊患者和未切除胆囊患者,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是21。分析结石形成的原因,以“流体力学”的原理解释最为合理。在胆囊切除以后,胆囊对于胆总管内的流体压力失去了缓冲作用,导致胆总管内压力增高,引起代偿性扩张,从而胆总管内的胆流发生旋涡或涡流,这是形成胆石的重要学说。如此,胆囊切除避免了术后胆囊结石“复发”之虞,却招来“生长胆总管结石”之祸,哪种结石最具危险,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3、胆囊切除术后对结肠癌发病率的影响也倍受到关注。近年来,许多欧洲从事结肠癌研究的学者发现一种现象和疑惑,即患结肠癌的病例中许多病例都有胆囊切除史。Moorehead分析了10060岁以上胆囊切除患者,术后l2例患结肠癌;而未行胆囊切除的100例患者中术后仅3例患结肠癌。关于胆囊切除与结肠癌的关系,Morvay通过动物实验指出:肝脏分泌出的胆酸为初级胆酸,它与结肠中的大肠杆菌作用生成次级胆酸。胆囊切除术后次级胆酸大量增加,该物质能刺激结肠粘膜的有丝分裂增强倾向,使结肠癌的发生率增高,升结肠癌尤著。

目前还没有任何药物能溶解掉胆囊结石。有些病人为小的胆囊结石,人体的胆道本身就在排除胆汁帮助消化食物。有时小的胆囊结石会随胆汁排到肠道。因而会出现某些药物能“溶解”掉胆囊结石的现象。我们不建议服用中药是治疗胆囊结石,因为排石中药内含有促进胆囊、胆道肌肉收缩的药物,它们通过使胆囊、胆道的强烈收缩来将胆囊的结石排出到肠道,胆囊结石从胆囊到肠道要经过两个生理的狭窄口:一是胆囊管;一是胆总管下端。一旦排除失败会引发严重的胆囊炎和形成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或急性胰腺炎。特别是后者会造成病人更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严重的可引发重症胰腺炎威胁病人的生命。

关于保胆技术,黄志强院士论述:21世纪的问题就是说:胆结石的胆囊是不是一定要切除,这个在不同的时代提问题的焦点是保胆不保胆,怎么保胆,什么情况下保胆。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以下讨论。

从胆道来讲,你可以说是一棵大树,在外科书上叫做胆树。胆道像条河流,像我们长江黄河一样,所以胆的流道胆流,但是过去一直认为胆道只是肝脏的一个排泄器官,没有它本身的主性,所以过去认为说过胆道外科的问题就是通就好,不通就不好。简单的作为管道,就像下水道。

现在认为胆道不单纯是条管道,它是一个维持生命的器官,为什么说呢?身体里面有三大维持生命的器官,肺呼出的废气二氧化碳,肾排出水溶性的小分子物质调节人的生态平衡,那么胆呢?它是排除大分子脂溶性物质维持身体代谢平衡。现在认为胆道是身体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可能是上帝的错误,上帝把肺做成两侧都有肺,把肾做成两侧都有肾,但是偏偏把胆管做成5-7毫米的小管,它错了。假如他做成很多管道,二个或三个管道的话,那么我们今天的问题就少的多了,所以对这些3-5毫米管道,维持生命的管道要重新认识,这不单是管道,它是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就像肺、肾一样重要。怎么样对待胆管呢?胆道包括肝内、肝外、胆囊,作为胆道系统整体,怎么样对待它,近年来,对胆道问题是怎样认识的?那么胆囊来讲,胆囊是河流的大湖,它有控制胆管压力的能力,没有胆囊的病人胆道梗阻24小时黄疸很明显,有胆囊的病人在48小时才开始出现,有急性发作胆管炎没有胆囊的病人很危重,休克容易发生,有了胆囊,情况完全不一样。因此说胆囊是调节整个胆道系统一个大的湖泊,保护肝脏,它不单是这个,是肝脏第一道防线,分泌免疫蛋白,对付感染。也是身体一个免疫器官。

但另一方面看,当胆囊都是污泥泥沙时候,常常发生感染发烧,当胆囊壁很厚了增生了时候,没有吸收功能流动不畅时候,胆囊成为一个装满石子、污泥的盲袋,一个不时发生感染的盲袋一个纤维增厚、丧失功能、流通不畅的“堰塞湖”。这样的胆囊结构该保留?

从外科来讲,保胆和胆囊切除不是对立的问题,现代外科观念是变动的,它只是在一个不同条件下观念的更新,改变,过去外科是治疗有症状性胆囊结石,主要是胆囊炎。所以外科治疗目的就是治疗胆囊炎。现在取石不是治疗胆囊炎而是预防性胆囊炎,保存胆囊。过去认为不需要做手术,这是个观念的延伸,因为过去没有B超,CT这类东西,靠临床症状来诊断,过去没有影像的诊断,所以有症状的胆石做手术,没有症状的没有办法知道有没有结石。现在不同了,没有症状的我们也能诊断出来了。因此外科的问题不是一成不变的。

黄志强院士说:我个人认为把保胆取石这个工作继续做下去不是单纯为治疗这个胆石,不只单纯去掉结石,这个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我们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我们微创的努力保存身体生命器官胆道系统的完整性,使胆囊恢复它原有的生理功能,这样的话使人体更加健康,这里面,有很多问题待我们研究,因为我们推倒坚持一个世纪的理论,建立一个新的观念。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工作,我更有信心,我们会做出很出色的工作,会支持我们的观念,我们的观念更维护人类的健康,是他更健康的生活,这是我们的目的。

冷希圣教授也科学的阐述:关于保胆技术,其历史比切胆技术更悠久,现在重新提出来不是因为观念新了,而是因为技术是新的。旧时保胆技术之所以被否定,不是因为观念错了,而是因为其方法造成了很多问题。现在通过内镜微创技术进行的保胆取石(息肉)技术,如果能以很小的损伤来彻底解决胆结石问题,使病人更舒适,我认为是可取。

冷希圣老师的“科学对待保胆取石”一语精辟概述了胆囊结石的治疗的辩证法:传统的胆囊切除和新型的微创保胆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并行不悖,具体情况也需具体对待,既不可一概而论,也不必强求一致。胆囊结石的治疗不再是胆囊一切了事的单一模式了,患者可以有另外的选择。

在保胆技术上,我们团队总结了1000余例的经验,在河北省保持着记录,并专门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由人民军医出版社《现代内镜保胆取石术》。本地的,还有一些外阜的患者都来手术、咨询。应该说在这些医学前辈的带领下,保胆的团队在扩大、在健康的发展。

保胆手术是观念改变带来的技术革命,保胆技术抑或成为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新标准。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 胆石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改善、营养丰富、实际寿命延长,本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但在老百姓中间对该病的认 ...
    王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肝胆外科
  • 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经济文化及生活方式的变化,特别是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比如:饮食西化、快餐、烧烤、高 ...
    钱祝银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普外科
  • 保胆切胆之辩,由来已久,一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那么,究竟如何来看待这一问题呢?作者认为,谈论或评判 ...
    胡海上海东方医院主任医师肝胆外科
  • 1. 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 2. 胆总管结石。 3. 胆道肿瘤或胰腺癌引起的梗阻性黄疸。 4. 胃肠道息肉及间质 ...
    李双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主任医师肝胆外科
  • 胆囊结石是肝胆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于胆囊结石患者,多数平时没有身体不适的症状表现,只是在体检时行超声检查发现存在 ...
    宋自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主任医师肝胆外科
  • 胆囊结石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疾病,人们一般选择手术治疗,切除胆囊并不是唯一的方法,还有一种保胆取石术。对于所谓的保胆手 ...
    张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副主任医师肝胆外科
李全福教授
主任医师肝胆外科
保定市第二医院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李全福专家的投票,若您是李全福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李全福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