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疗多重奏
标签:媒体报道

癌症的死亡率居于各种疾病死亡率的榜首,但是总体上讲,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实际上是保持了一个平衡的状态。北京肿瘤医院肿瘤放疗科张珊文教授认为:“有的癌症,比如肺癌,结肠癌,发病率增加了;但比如肝癌,发病率是在下降的,所以,总的发病率实际是抵平了,说癌症越来越多是武断的。”

张珊文强调,值得欣慰的是,目前癌症疗效应该说是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45%左右的癌症患者是能够治好的。而且,随着医学、生物、化学等多学科交叉发展,癌症治疗已经突破了先前的常规治疗手段,开始向个性化、多元化、集中化的方向发展。

传统治癌

现在主要的癌症治疗手段就是手术、放疗和化疗,这三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常规治疗方法。但是,张珊文指出,现在常规治疗手段的成绩并不乐观,一般来说大约 40%~45%的病人能够治好,这个数字虽然与以前相比有所提升,但是仍远远低于人们的预期。“具体来说,这里面有20%是手术的功劳,但是,一般手术只能治疗I和II期的病人,18%是放疗,化疗是5%,其实对于中晚期病人,化疗基本是治不了什么病的。”张珊文告诉《科学新闻》。

海淀医院肿瘤科李定纲教授认为现有治疗手段都各有弊端,尤其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来说,单用常规治疗几乎是没有机会的。而且,有些常规治疗的副作用相当大,李定纲说:“举个例子,化疗有个特性,叫做歼敌一万,自损八千,其实无论是对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统还是其他系统影响都相当大。”

客观地讲,常规治疗效果欠佳的原因之一就是肿瘤容易复发和转移,并且,肿瘤复发以后的治疗也就更困难。尤其是对于中晚期病人而言,肿瘤体积过大或是已经出现转移,常规治疗已经无法起到太大作用。

李定纲强调,这个时候,机会就是生命,而机会来源于正确的治疗方案。医生要做的不应该是千人一药万人一方,而是要针对不同的病人,制定个性灵活的治疗方案。而且癌症治疗方式也更加多样化,除了常规治疗手段,靶向治疗,基因治疗,综合治疗等新的癌症治疗法也异军突起。

靶向攻癌

国际医学界将分子分型基础上的个体化化疗和靶向治疗看作是突破目前肺癌治疗瓶颈的希望所在。第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奖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主任王洁教授指出,所谓分子靶向治疗,就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能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然后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

现在靶向治疗使用比较广泛的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易瑞沙、特罗凯等药物。但是,靶向治疗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选好靶点。王洁提到,靶点就是存在基因突变的人群,这些患者接受靶向治疗时,疗效是常规化疗的3倍。

其实,从易瑞沙的曲折发展过程中就能体会到找到适应人群对靶向治疗效果的重要影响。李定纲介绍到,在早期研发阶段,易瑞沙在白人患者群中使用后效果不明显,便被叫停,后来通过基因检测,发现EGFR的一个片段上,亚洲人数量最多,通过对这部分患者使用易瑞沙,数据显示70%左右的人都有效果,后来,易瑞沙便重新上市。 “易瑞沙能成为经典靶向治疗的药物,就是因为找到了它的适应症,就是肺癌,还有基因适应人群。”王洁告诉《科学新闻》。

但是,要找到适应人群,就需要检查,才能做到对症才能下药。而怎样进行检测,进一步正确作出判断,则十分困难,也是靶向治疗目前亟待攻克的难关之一。王洁说:“有些癌症,很难能拿到组织去做基因分析,比如晚期肺癌。因此,靶向治疗,尤其是个体化的靶向治疗,几乎不能在临床上推广。”

王洁及其率领的团队通过建立耐药与敏感基因的分子检测平台,发现外周血液EGFR突变及相关基因变异检测有希望代替组织样本的传统检测方法,来帮助寻找适应症人群。外周血相对容易提取,如果后期实验能够跟进,外周血检测可能会攻克癌症基因变异检测的难关。

但是,外周血检测目前还存在争议。王洁提到,现在的外周血检测相关研究处于前瞻性的研究阶段,虽然现在临床上也有使用,但是并不是一个普遍的方法。而且,外周血检测也存在困难,就是有时候癌症释放的DNA很少,进入外周血的DNA就更少,尤其是早期阶段,外周血就很难检测出来。

“现在,我们做外周血检测的一般是晚期病人,积累的数据显示,外周血检测的一致率大约是在60%~80%。”王洁说。

基因治疗

肿瘤之所以容易复发和转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P53基因的变异。张珊文指出,基因治疗技术正是将正常基因导入癌细胞,以纠正其特定的遗传性缺陷,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癌症治疗方法。

但是,现在基因治疗技术发展很缓慢,适用药物非常少。张珊文认为,必须把现在的基因癌症药物摆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一般来说,现有已经上市的基因治疗药物不应该被笼统定义为广谱抗癌药,因为,不同阶段它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样的。对于早期癌症,携带p53基因的药物理论上能够起到纠错的功能。但是,如果肿瘤超过 3厘米,这类药物就是增敏剂,增强肿瘤对热疗、化疗等的敏感性,起到辅助治疗的功效。

无论如何,基因治疗癌症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药物必须进行瘤内注射。“一般药物进入身体系统,肝脏会吞掉将近60%,肺又吞掉30%多,如果静脉给药,基本很难到达肿瘤。”张珊文告诉《科学新闻》。坚持瘤内注射,药物才能充分弥散,才能有好的效果。另一方面,瘤内注射也就增加了基因治疗临床使用的难度,必须结合各种仪器来辅助注射。

“通过我们临床治疗的观察,基因治疗结合热疗,5年生存率大约提高到了85.7%,我们的数据和文章已经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了。”张珊文说。

张珊文还认为,基因治疗应该向靶向药那样,找到适应症。并且要进行基因检测,找到有效的适应人群,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到个性化治疗。

生物治疗技术可以说是21世纪一个新医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基因治疗还可以有很多创新点,李定纲提到,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进入后基因组时代,开始研究功能基因组、肿瘤基因组,基因会越来越精细,会有越来越多的功能基因,基因药物就会越来越多。“如果往载体上装多个不同功能的基因,由单基因药物变成多基因药物,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李定纲告诉《科学新闻》。

多管齐下

“其实,对于癌症治疗来说,预防阶段是战略储备阶段,成本最低,但是到了治疗的时段,就是可能会事倍功半。”李定纲说,尤其是对于中晚期患者,只靠单一疗法,效果不会很明显,举个例子,抗菌素最初只有青霉素,现在则种类难以计数了,但是超级耐药菌还是出来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所以只有综合治疗才能给病人带来机会。

常规癌症治疗发展了上百年,无形中就让治疗手段变得模式化。李定纲认为,很多医生是做批量的标准化治疗,比如有些外科医生就是从100个患者里挑出十几个标准化的、能开刀的患者,去手术,听起来就像摇号,摇不上只能无奈。“真正站在金字塔顶端的医生,眼光应该放广,思路应该开阔,要努力钻研,积极创新。”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哪种治疗,必须对症下药,尤其是癌症的个性化治疗方面,医生的经验非常重要。李定纲认为,综合治疗应该设计一个有效的、合适的、安全的个性化方案,不仅要考虑患者即刻疗效,还要考虑未来病人的生活质量。

李定纲提到综合治疗就是从放疗、化疗、免疫治疗、基因、靶向、中药等手段中根据病人自身特性,选择几种疗法配合使用,来为病人争取机会。“这些手段的使用顺序或是时机必须经过科学配合,君臣佐使要去搭配。”

但是,中国的医药技术创新还有待加强。李定纲不无遗憾地表示,中国在医学科技上,与其他领域相比,比西方的落后程度更大。“当西方联合起来封锁我们哪个领域,我们那个领域在抗封锁中就有发展,但是当西方大药厂把新药源源不断卖到我们这里,我们的创新能力就会受到扼杀。”

李定纲认为,在中国创新产品就没有一个生长环境,中国的医生甚至都不会为自己的创新产品做推动。“农民都可以把自己的小商品卖到国际市场上,但是中国的药在国际市场上几乎没有身影。”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 中药煎服法看似简单,实则中医对煎煮法很讲究,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肿瘤患者该如何煎服中药。⑴抗癌中药的煎煮法煎药用具有讲究: ...
    宋观礼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主任医师中医科
  • 一、中医治疗肿瘤的治法研究扶正固本法包括健脾理气法、益气养阴法、滋阴补血法和温补脾肾法等。黄芪、人参、天冬、麦冬等对于 ...
    宋观礼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主任医师中医科
  • 治疗肿瘤的方法很多,如化疗、放疗、中医药等。对于中医药大家都不陌生,但很多患者在生命的最后才会想到中医试试,这样就错过 ...
    宋观礼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主任医师中医科
  • 肺癌根治术规范术式为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规范淋巴结清扫要求至少6组,其中肺内3组,纵隔3组。10-14组为肺内淋巴结,2- ...
    熊英中日友好医院副主任医师放疗科
  • 肺癌晚期治疗家属一定要在患者的情绪上面多下工夫,消除患者的恐惧和怀疑的心理,这样对于治疗效果来说就已经起到很大的作用了 ...
    熊英中日友好医院副主任医师放疗科
  • 三维调强适形放疗系统,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成像,所谓调强就是机器输出不均匀的射线———使高剂量分布与肿瘤不规则的主 ...
    熊英中日友好医院副主任医师放疗科
李定纲教授
主任医师肿瘤综合/基因治疗科
北京市海淀医院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李定纲专家的投票,若您是李定纲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李定纲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