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除了手术、放疗、介入以外的其他局部治疗方法如下:(1)经皮椎体成形术,是对椎体原发或转移瘤的一种较好治疗方法。经皮沿椎弓根行锥体穿刺, 注入硬化粘固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VP),也常加入ADM、DDP。在术后3~24h内止痛,椎体病变长期稳定,椎体不变形,不骨折,保持良好的功能。 (2)经皮瘤体穿刺注射药物,常用药物有:无水乙醇、醋酸、稀盐酸等肿瘤蛋白凝固剂、ADM、DDP、PYM等抗癌药。往往难以到达边界,治疗不完全。
漏出瘤体外可引起剧痛或正常组织坏死。也有人注射泼尼松龙、醋酸氢化可的松治疗。(3)局部热疗,原理是肿瘤局部加热到41~43℃,肿瘤蛋白质凝固坏死直接杀伤肿瘤。这种方法对于局部止痛消除肿胀确有一定效果, 能否提高5年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尚待观察。目前临床常用的是微波热疗,高能聚焦超声(HIFU)刀。也有人用简单热水袋局部加热。这些热疗方法,单独使用, 疗效不一。
未见大数字临床统计学报道。如能与放化疗联合同步进行,可能有协同增效作用。但目前瘤体内的测温控温技术仍需进一步完善。(4)局部冷冻,原理是通过对肿瘤组织的快速冷冻和热融,造成肿瘤细胞的损伤和死亡。共包括低温、冷冻、热融3个过程。目前临床常用的冷冻工具有氩氦刀、高压氧刀、液氮冷冻机。局部冷冻须经皮穿刺,将氩氦气体、高压氧气体、液化氮输入瘤体内,在影像监控下实施治疗。冷冻技术已发展的较为完善,在其他抗实体瘤领域已取得了卓著成效。
在骨肉瘤的治疗中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5)放射粒子植入,其机理是利用放射性核素释放出射线治疗骨肉瘤。将放射源经皮穿刺,植入骨肿瘤体内持续长期杀伤肿瘤。国内常用的放射粒子源是125I。用于不愿接受手术或无手术机会的患者,其后再加介入化疗,仍不失为介入+放疗的较好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