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2011版(修改版)
标签:论文精选

2011版《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是在2009版的基础上,经专家研讨会并反复广泛征求意见而制定的。该指南更新了国际最新的治疗进展和中国的临床实践。

疾病概述

恶性黑素瘤危险因素包括肤色、种族、日光照射、局部外伤等。部分恶性黑素瘤起源于色素痣。由于中国人肢端型恶性黑素瘤较为多见,所以对于发生于手脚的色素痣要特别重视,尤其是当原有色素痣有明显变化,直径大于3mm时。年龄越大,发生恶性黑素瘤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中老年人更要重视有变化或位于高危部位的色素痣。对于先天性色素痣,如果面积较大,也要给予足够重视,尤其在中年以后先天性色素痣出现变化时。这里要强调,色素痣不能采用激光、冷冻或化学药品治疗,一方面美观效果不能保证,另一方面会失去及时明确诊断的机会。早期恶性黑素瘤及其它一些皮肤恶性肿瘤很容易与色素痣混淆。如果要去除色素痣,请选择美容切除加病理检查。江苏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郭仁宏

临床及病理特征

黑素瘤分为原位恶性黑素瘤和侵袭性恶性黑素瘤。早期恶性黑素瘤多为黑色斑片,随着病情加重,斑片可以隆起变大,逐渐形成结节,还可以发生溃疡。部分恶黑呈现皮肤色,又叫作无色素的恶性黑素瘤。欧美高加索白种人最常见的是浅表扩散型恶性黑素瘤,主要分布于躯干和四肢,从病理上看主要是以水平侵袭为主。中国人肢端型恶性黑素瘤最常见,其中一半病例会累及指趾甲和指趾远端组织,另一半发生于掌跖等部位。肢端型恶性黑素瘤早期多为水平增生侵袭,晚期可以形成结节垂直侵袭。中国人粘膜恶黑的发生率高于白种人,故而还要重视粘膜部位的黑斑。对于头面部反复切除仍复发的“色素痣”,要考虑恶性雀斑样痣的可能

早期恶性黑素瘤规范诊治后5年生存率能够达到80%以上,所以及早、准确排查出恶性黑素瘤皮损临床意义重大。临床甄别恶性黑素瘤主要依靠ABCDE鉴别诊断体系2:A(Asymmetry),皮损不对称; B (Border),边界不规则;C(Color),颜色不均匀;D(Diameter),直径5mm以上;E(Elivation),扩大或结节状生长,皮损退行性改变。上述指标中,D较为容易客观判断,A、B、C必要时需要借助皮肤镜辅助诊断,E则要通过病史确认。此外,共识认为直径大于20 cm的先天性色素痣恶变率很高;后天获得性色素痣直径大于5mm(甲下黑斑宽于3mm)者要提高警惕,而且发生时患者年龄越大恶变可能性越大;中国患者发生于指远端、趾跖关节处、足跟等部位的较大黑斑需要排查肢端型MM;如果色素痣发生大小、色泽、症状及状态(发生结节或溃疡)的变化,提示有恶变发生的可能。

流行病学特征 《生物医学中心癌症》(BMC Cancer)杂志近期发表的一项有关522例中国黑色素瘤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证实,肢端和黏膜黑色素瘤为中国患者的主要病理亚型。中国患者原发灶厚度较厚,多数合并溃疡。分期、厚度为中国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皮肤黑色素瘤患者预后优于黏膜黑色素瘤。近期研究显示,中国黑色素瘤患者BRAF突变率为25.9%,其中87.3%为V600突变,c-kit突变率为10.8%,扩增率为7.4%,同时,c-kit基因和BRAF基因突变为皮肤黑色素瘤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c-kit基因突变为黏膜黑色素瘤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 病理分型 国际上倾向于根据分子生物学特征、临床组织学特征和基因变异之间的关系将黑色素瘤分为四种新的基本类型:肢端型、黏膜型、慢性日光损伤型(CSD)、非慢性日光损伤型(Non-CSD,包括原发病灶不明型)。其中日光损伤型主要包括头颈部和四肢黑色素瘤,日光暴露较多,高倍镜下可观察到慢性日光损伤小体。新的分类法更有利于临床应用, 包括分期、预后的判断及治疗计划的确定等。 辅助治疗       对于干扰素(IFN)治疗,除了采用国外原有的标准剂量(2000 wiu/m2、d1-5,连续4周+ 1000 wiu/m2、每周三次,连续48周)外,同时增加了中国患者的治疗经验剂量(1500 wiu/m2、d1-5,连续4周+ 900 wiu/m2、每周三次,连续48周)。基于EORTC18991研究,新增了5年长效IFN治疗方案。辅助放疗新分为辅助放疗和姑息放疗,建议鼻咽、食道黏膜原发黑色素瘤患者行辅助放疗,对于脑转移的放疗,首选立体定向放疗,若转移灶数目>5个,直径≥3 cm,可考虑全脑放疗。另外,脑转移灶切除后也推荐行全脑放疗。 晚期黑色素瘤治疗    晚期黑色素瘤患者预后差,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一般采用内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近30年来,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仅批准了达卡巴嗪(DTIC)和高剂量白介素(IL)-2用于晚期黑色素瘤的治疗,但有效率低,患者生存期延长不明显。近两年来,个体化靶向治疗和免疫靶向治疗在晚期黑色素瘤中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美国FDA今年批准的药物ipillimumab和vemurafenib均作为Ⅰ类证据纳入了本指南,用于晚期黑色素瘤和晚期BRAF V600突变者的治疗,但缺乏中国治疗经验;针对c-kit突变的伊马替尼被作为Ⅱ类证据推荐。 靶向免疫治疗药物ipilimumab是近10年来唯一获得FDA批准用于晚期黑色素瘤治疗的药物。ipilimumab能阻断T细胞膜抑制性受体CTLA4与B7蛋白的结合,使免疫抑制去除,从而调动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 近期,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的一项Ⅲ期随机对照研究证实了ipilimumab能延长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期。该项Ⅲ期研究将反复治疗失败的进展期黑色素瘤患者随机分为ipilimumab、ipilimumab+糖蛋白(gp100)疫苗和单纯gp100治疗组。 结果显示,ipilimumab单药组总生存(OS)期最好(10.1个月),较单纯疫苗组延长了3.7个月(P=0.002),降低了约32%~34%的死亡风险。今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一项对比ipilimumab联合DTIC与DTIC单药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的Ⅲ期临床研究亦进一步确定了ipilimumab治疗黑色素瘤的临床疗效。但ipilimumab尚未在国内上市,还缺乏中国患者应用的经验。 有关针对c-kit变异的靶向研究,规模最大的是今年发表在《临床肿瘤学杂志》(J Clin Oncol)杂志的一项中国学者的Ⅱ期临床研究,研究共纳入多家中心的43例c-kit基因突变或扩增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予以伊马替尼治疗。 结果显示,患者6个月的无进展生存(PFS)率为36.6%,中位PFS期为3.5个月。10例患者(23.3%)获部分缓解(PR),13例患者(30.2%)获疾病稳定(SD),20例患者疾病进展(PD)。虽然其有效率不如BRAF V600抑制剂,但与目前大部分缺乏明确疗效预测因子的治疗相比,该研究结果还是非常有希望的,患者经治疗后1年生存率达到51.0%,中位OS期达到14个月,且获PR或SD的患者的OS期为15个月,较出现PD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36)。故本指南也将伊马替尼作为Ⅱ类证据推荐用于c-kit突变或扩增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疗。

最新资讯:在2012年度美国肿瘤年会(ASCO)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肾癌黑色素瘤内科郭军教授报告了一项题为粘膜恶性黑色素瘤术后接受高剂量干扰素与辅助化疗对照的Ⅱ期临床研究,,其结果显示对于粘膜黑色素瘤,辅助化疗可能要优于干扰素治疗。这是目前全球关于粘膜黑色素瘤辅助治疗的首项临床研究,受到国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因此具有突破性意义的研究。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 黑素瘤是肿瘤的一种,主要分布于皮肤表面,所以也是皮肤癌的前期症状,死亡率高,应及时诊断和治疗。正常黑色素细胞瘤变的真正 ...
    聂小娟山东省立医院副主任医师皮肤科
  • 有痦子就一定要把它早点点了吗? 且看中国黑色素瘤诊断治疗共识 电影《非诚勿扰2》上李香山 忠告 “有痦子一定早点把它 ...
    卢涛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主任医师皮肤科
  • 恶性黑素瘤(malignant melanoma)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多发生于皮肤,居皮肤恶性肿瘤第3位(占6.8%~20%),国外统计约占所有 ...
    孙全新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放疗科
  • 我们经常在电影镜头中看到,面对病魔,主人翁积极乐观,积极配合,最终恢复了康复。那么镜头之外,很多患者,尤其是 ...
    刘风西苑医院主任医师中医血液科
  • 色素性皮损有下列改变者常提示有早期恶性黑色素瘤的可能: ①颜色:大多数恶性黑色素瘤有棕、黑、红、白或蓝混杂不匀 ...
    商冠宁辽宁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骨肿瘤科
  • 几乎所有人的皮肤上都有痣,只是数目和部位不同,其实痣就是色素痣的俗称,是黑素细胞良性肿瘤的总称。之所以会产生 ...
    刘军连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主任医师皮肤科
郭仁宏教授
主任医师肿瘤内科
江苏省肿瘤医院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郭仁宏专家的投票,若您是郭仁宏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郭仁宏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