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疮的中医治疗
标签:口腔黏膜病

得了口疮应该怎么治疗呢?治疗口疮都有哪些方法呢?通过中医的方式治疗口疮疾病很不错,具体怎么做,就让我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口疮是因心脾积热,或阴虚火旺,灼伤口腔肌膜,以口腔唇内、颊、舌、齿龈等处肌膜见豆大之小溃疡,周围红晕、表面凹陷,灼热疼痛,反复发作为主要表现的疮疡类疾病。本病在临床上有实证与虚证两类。西医复发性口疮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口疮最早见于《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鼻窒口疡。”尔后,历代医家对口疮多有论述,亦称口疡、口破、赤口疮。

本病多发于25~45岁,女性略多于男性。

【病因病机】

口疮病机多分虚实,以心、脾、肾三经失调为主。明代薛已《口齿类要·口疮》说:“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各经传变所致。”上焦实热多心脾积热相兼,下焦阴火乃肾亏阴虚火旺,中焦虚寒多脾肾阳亏互见。

1、心脾积热:口为脾之窍,心为舌之苗。若饮食不节,或情志不畅,脏腑蕴热内生,心脾积热,上炎口腔,发为口疮。如《诸病源候论·卷三十》说:“手少阴心之经也,心气通于舌;足太阴脾之经也,脾气通于口。脏腑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

2、阴虚火旺:素体阴虚,病后失养,思虑太过,致阴液暗耗,虚火内生,上炎口舌为病。如《寿世保元·卷六》说:“口疮连年不愈者,此虚火也。”

3、阳气亏虚:素体阳虚,久病阴损及阳,寒凉太过,脾肾阳虚,清阳不升,浊阴上干,寒湿困口而发。《口齿类要·口疮》说:“口疮……食少便溏,面黄肢冷,火衰土虚也。”

【诊断要点】

1.好发于中青年,损害多见于黏膜上皮角化较差的区域。溃疡的部位并不固定。

2.有复发的特点,间隔时间长短不定。

3.损害为散在性圆或椭圆形的浅表溃疡,周围充血,有灼热疼痛,表面有淡黄色纤维假膜。

4.损害一般在7~10天内逐渐愈合,但重型复发性阿弗它溃疡可长达数月才愈合。

5.损害类型:

(1)轻型:1个或几个小溃疡,直径0.2~0.5cm;邻近唇吻合缘与口角区的溃疡最易感染。

(2)口炎型:十几个或几十个小溃疡,直径0.1~0.2cm;常伴发热、流涎及淋巴结肿大。

(3)重型(腺周口疮):1或2个深在性的大溃疡,直径为1cm或更大。愈合缓慢,可达数月之久,愈后有疤痕。

【鉴别诊断】

1、口糜:多见于婴儿或体弱成年患者。发病较急,口舌出现白色斑点,如糜粥样物,拭去后易再生,迅速蔓延,彼此融合成片状,甚则扩展至整个口腔。

2、狐惑病(白塞综合征):中青年男性多见。口腔溃疡数目多,形状小,多伴有生殖器疼痛性溃疡、皮肤结节性红斑以及虹膜睫状体炎等。

【辨证论治】

分型论治

一、内治

1、心脾积热证

临床表现:起病急,口腔粘膜溃烂、灼热疼痛,妨碍饮食。

口渴、口臭,心中烦热,脘腹胀闷,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局部检查:口疮数目较多,甚则融合成片,周围色鲜红,表面覆黄白色假膜较厚。

证候分析:病证属实,火性急,故起病急;心脾积热上熏口舌,局部热毒结聚,气血壅滞,故见口腔粘膜溃烂、灼热疼痛,妨碍饮食,口疮多而色红,假膜黄厚。全身及舌脉所见,为心脾积热证。

治法:清心泻脾,解毒消肿。

方药:凉膈散。

方解:方中大黄、芒硝泻热通便;连翘、黄芩、栀子、甘草清心脾而解热毒;薄荷载药上行,直达病所。

若疮生舌前部,小便短赤,心烦,乃心火炽盛,可用加味导赤散(方解见“口糜”)。

2、阴虚火旺证

临床表现:反复性口腔粘膜溃烂、灼热疼痛,妨碍饮食,此起彼伏,病程延长。

倦怠,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手足心热,失眠多梦。

舌脉:舌红少苔,脉细数。

局部检查:口疮数目较少,分散,大小不等,边缘清楚微隆起,红晕明显但较细,表面有灰黄色假膜较薄。

证候分析:阴虚虚火上灼口舌,故见口腔粘膜溃烂、灼热疼痛,痛则妨碍饮食;病属阴虚不足,故口疮口疮数目较少,分散,疮周红晕细;每遇劳碌易致虚火上炎,故反复发作,或此起彼伏。全身及舌脉所见为阴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补肾,降火止痛。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可酌加四物汤以助养血,或加玄参、麦冬以助养阴清热。若虚火甚,酌少加肉桂反佐,以引火归原。

若见心烦不寐,舌质龟裂,心阴不足明显者,可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加枸杞子、酸枣仁、柏子仁以滋阴养血,清火安神。

3、阳气亏虚

临床表现:口腔粘膜溃烂,久难愈合,或此起彼伏,病程较长。疼痛轻微,稍妨饮食。

倦怠乏力,面色晃白,腰膝或少腹以下冷痛,小便清。

舌脉:舌质淡,苔白润,脉沉迟弱。

局部检查:口疮数目较少,周围颜色淡红,溃面色淡,覆少许灰白假膜。

证候分析:脾肾阳虚,寒湿上困口舌,久则成疮溃烂;阳气不足,驱邪不力,故口疮疼痛轻微,口疮数目较少,溃烂面色淡,少许灰白假膜,久难愈合;阳虚体弱,遇劳则甚,故此起彼伏,病程长。全身及舌脉所见为脾肾阳虚证。

治法:益气健脾,温阳补肾。

方药:附子理中汤。若见溃疡表面白腐较多,酌加苍术、五倍子健脾燥湿。若见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夜尿频,多属肾阳不足为主,可用金匮肾气丸。

二、外治

1、含潄法:用漱口方或淡盐水含漱,以清洁口腔。

2、噙化法:实火证,用人中白散或锡类散吹布患处,以清热解毒,祛腐生肌;虚火证,用柳花散或青吹口散吹布患处,以解毒祛腐。每天5-6次。

3、敷药法:用吴茱萸醋调敷双足涌泉穴,以布包裹,次晨取去。每天晚1次。

三、针灸治疗

1、体针:取廉泉、足三里、合谷、曲池、颊车,每天次2穴,交替使用,每天1次。实证用泻法,虚证用平补平泻法,或温和灸法。7-10天为1疗程。

2、耳针:主穴取神门、舌、内分泌、皮质下、口;配穴取肺、胃、脾。每欠3-4穴,交替使用。手法宜强,留针1-2h。

3、穴位注射:取牵正、曲池、颊车、手三里,每次2穴,交替使用,每穴注入当归注射液0.5ml,每天1次。

【预防与调护】

一、古代文献中有很多很好的预防方法,最好检索文献,用传统中医的预防和调护方法。一些很一般的方法,如加强锻炼、戒除烟酒等少写或不写。

【预后与转归】

本病预后好。实证易治,虚证常病程长或反复发作,愈后亦应继续调治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 鹅口疮是婴幼儿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今天我就讲解一下鹅口疮的病因和预防。鹅口疮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是由真菌传染,在粘膜 ...
    刘冬新乡医学院一附院副主任医师皮肤科
  • 宝宝“鹅口疮”,是新生儿时期经常见到的疾病,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是属于真菌的一种,也称霉菌。一般认为是由于新生儿免 ...
    孙伟莲浙二医院主任医师口腔科
  • 发热是指人体的温度超出正常的范围。正常人的腋下体温一般在36~37℃之间。 如果24小时内体温波动大于1℃,也 ...
    周联生徐州市铜山区中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口腔粘膜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患病率高达20%左右,居口腔粘膜病的首位。复发性口腔溃疡轻型最为常见,占 ...
    孟兆业东部战区总医院主任医师口腔科
  • “鹅口疮”是指口腔黏膜上出现散在凝乳状白色斑片,好发于新生儿、小婴儿,特别是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的患者。婴幼儿因母亲 ...
    孙正北京口腔医院主任医师口腔粘膜科
  • 【概述】 口疮,也称口中生疮,是以口腔唇内、颊、舌、齿龈等处肌膜见豆大之溃疡,周围红晕、表面凹陷,灼热疼痛,反复发作 ...
    洪杰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针灸科
李凡成教授
主任医师耳鼻咽喉科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李凡成专家的投票,若您是李凡成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李凡成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