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障碍
标签:医学科普

感觉障碍

感觉障碍是指机体对各种形式刺激(痛、温度、触、压、位置、振动等)的感知缺失、减退或异常的综合征。感觉包括一般感觉和特殊感觉2类。一般感觉可分为3种:浅感觉(痛觉、温度觉及触觉)、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和振动觉)、复合感觉(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和定位觉)。

一、临床表现

1.感觉障碍的性质

根据病变的性质,感觉障碍分为抑制性症状和刺激性症状2类。

(1)抑制性症状 感觉传导通路受到破坏或功能受到抑制时,出现感觉缺失或感觉减退。在同一部位各种感觉都缺失,为完全性感觉缺失。若在同一部位仅有某种感觉障碍,而其他感觉保存者,称分离性感觉障碍。

(2)刺激性症状 感觉传导通路受刺激或兴奋性增高时出现刺激性症状。常见的刺激性症状有以下几种表现:①感觉过敏:轻微刺激引起强烈的感觉。②感觉过度:轻微刺激引起强烈难以耐受的感觉。③感觉异常:没有外界任何刺激而出现的感觉。④感觉倒错:指热觉刺激引起冷觉感,非疼痛刺激而出现疼痛感觉。

2.感觉障碍的类型

不同部位的损害产生不同类型的感觉障碍,典型的感觉障碍类型具有特殊的定位诊断价值。

(1)末梢型感觉障碍 表现为四肢远端袜套或手套型痛觉、温度觉、触觉减退,见于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2)后根型感觉障碍 表现为节段性带状分布的浅、深感觉缺失或减退,常伴有相应节段的根性疼痛,如椎间盘脱出。

(3)节段型感觉障碍 为脊髓病变产生受累节段的感觉缺失或感觉分离。若脊髓横贯性损害,病变平面以下全部感觉缺失;脊髓中央部病变损害前连合,引起病变节段支配区的感觉分离,即痛觉和温度觉消失而触觉存在。

(4)传导束型感觉障碍 感觉传导束损害时引起受损以下部位的感觉障碍,内囊病变表现为偏身感觉缺失或减退,如内囊病变,对侧偏身感觉缺失或减退;脊髓半侧损害,病变平面以下感觉分离,即同侧深感觉丧失,对侧痛、温觉丧失。

(5)交叉型感觉障碍 一侧脑桥病变时,常出现病变同侧面部和对侧肢体的感觉缺失。

(6)皮质型感觉障碍 病变损害大脑皮质感觉中枢的某一部分,出现单肢感觉缺失(对侧的上肢或下肢分布的感觉)。皮质型感觉障碍的特点为精细性感觉障碍(形体觉、定位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

二、处理措施

1.生活指导 ①对有浅感觉障碍的病人避免因感觉障碍导致的伤害:衣服、床褥宜轻软、平整,床上不可有锐器,避免身体被刺伤;肢体保暖需用热水袋时,水温不宜超过50℃,且每30分钟查看和更换部位,防止烫伤;对卧床病人排除压疮的危险因素,预防压疮形成。②对感觉过敏的病人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刺激。③对有深感觉障碍的病人,要提供安全的活动环境,强调不要在黑暗处行走,活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预防跌伤。

2.功能训练 可进行肢体的拍打、按摩、理疗、针灸、被动运动和各种冷、热、电的刺激。每日3次用棉絮丝、毛线等刺激触觉;用热水、冷水刺激温度觉;用大头针刺激痛觉;重视患侧刺激,让病人注视患肢并认真体会其位置、方向及运动感觉;让病人闭目寻找停滞在不同位置的患肢的不同部位,多次重复直至找准,可促进病人本体感觉的恢复。上肢运动感觉机能的训练可使用木钉盘。

3.心理调适 关心、体贴病人,主动协助日常生活活动;多与病人沟通,取得病人信任,使其正确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和训练。耐心听取病人对感觉异常的叙述,进行必要的解释,消除病人焦虑、烦躁的情绪。

4.病情观察 观察病人的精神状况、合作程度等,以判断感知改变及其程度的真实性。观察记录感觉障碍的分布范围,注意意识、瞳孔、呼吸、血压等变化,观察病人躯体活动能力及皮肤受压情况,预防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张兰青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张兰青专家的投票,若您是张兰青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张兰青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