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血糖要小心,别引发低血糖
标签:医学科普

控制血糖要小心,别引发低血糖

不久前的一个夜晚,74岁的王大妈因意识模糊、言语不清2小时而被家人送来急诊。家属代诉,患者3个月前诊断为糖尿病,服用优降糖每日3次,每次2片。检查时患者神志不清,查血糖2.0mmol/L,诊断为低血糖昏迷。经静脉点滴10%葡萄糖后意识恢复,住院治疗3天后病情稳定好转出院。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陈耀主任医师说,低血糖对老年人的危害不亚于高血糖。老年糖尿病患者是低血糖症的高危人群,如果患者有并发症或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等,那么一旦发生严重低血糖症,就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或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血糖应保持在安全范围内

因为老年人容易发生低血糖,并可出现无症状的低血糖,这对心脑血管系统是个威胁,所以要尽量避免发生。研究表明:7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的生存率与血糖控制的高低无明显关系,而与血糖的平稳状态有关。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控制标准应放宽松,治疗的目标是把血糖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因此,陈耀主任认为平时治疗中应采用一些比较保守的方法,血糖控制标准要放宽。一般情况下,老年患者把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非空腹血糖控制在10.0mmo1/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7.0%,就已经达到控制目标了。另外,建议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标准不应低于3.9mmo1/L,以保证血糖控制正常的同时不发生低血糖。另外,前面提到的王女士岁数较大,陈耀主任认为在治疗中应停用格列苯脲(优降糖),改用作用温和的磺脲类药物。如格列喹酮、格列齐特缓释片,从最小剂量开始用药,根据作用时间来决定每日给药次数。

如何避免低血糖

当血液中没有足够的葡萄糖时,就会出现低血糖症的症状(患者自己感觉到的)和体征(其他人注意到的)。轻度低血糖时,可能出现以下某些症状:发抖、震颤、心悸、出汗、头晕、饥饿感等。中度低血糖时除了以上各症状以外,还会出现头痛、易怒、倦睡、视力模糊、恶心、注意力降低、意识模糊等。陈耀主任认为预防低血糖最好的办法是,让患者和他周围的人都知道和了解低血糖的征兆,一旦出现低血糖就能马上发现和正确处理。老年人平时宜吃低糖、高脂、高蛋白饮食,少食多餐;有低血糖病史的人应当在活动量增加时,及时少量加餐,外出办事要注意按时吃饭,如果能预测到无法按时吃饭,则应事先吃点东西;低血糖症较轻的,可随时喝点甜饮料,吃点饼干,严重的患者则应随身携带一些糖块。

如果患者没有注意到低血糖症的早期警告征兆,大脑长时间缺少葡萄糖,那么就会出现重度低血糖症。常常表现为反应迟钝‘、痉挛、意识丧失等。尤其老年人又容易出现无症状的低血糖,所以血糖控制一定要小心,平时要多注意监测血糖,以避免不必要困扰。

陈耀主任提示,低血糖常发生在进食少或不及时、活动量明显增加,或胰岛素用量过多时,患者应立即监测血糖,当发现血糖低于3.9mmo1/L,且有低血糖的相应表现时,应马上服用含糖类食物或饮料。待症状好转后,一定要仔细查找引起低血糖的原因,并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必要时可同主管医师商量是否需要修改治疗方案。如果发生重度低血糖症则必须立即送往医院抢救。

低血糖的后果很严重

陈耀主任医师介绍说,短期、轻度的低血糖只会使人出现饥饿、心慌、出冷汗、乏力、颤抖等躯体不适的症状,一般不会对人体构成太大的伤害。但严重、长期的低血糖则会对人体产生较大的危害,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不利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反复发生的低血糖会使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变得难以控制。这是因为,人处于低血糖状态时,其体内的升糖激素水平会升高,容易发生低血糖后的反跳性高血糖,从而导致血糖水平的反复波动。

容易引起心脑血管意外:人处于低血糖状态时,其交感神经会异常兴奋。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这些变化均是心脑血管发生意外的危险因素。尤其是老年人发生低血糖时,极易诱发心律紊乱、心绞痛、心梗、脑中风等并发症。

可导致精神失常甚至死亡:血糖是人体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尤其是脑组织,其代谢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全部由血中的葡萄糖提供,因此,低血糖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尤为严重。一般来说,人在严重低血糖的状态下,可出现肢体抽搐等表现,严重时可发生昏迷甚至死亡。

长时间的低血糖可使患者变成植物人:人体脑组织的活动需要依赖源源不断的血糖供应,因此长期反复的低血糖发作可造成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使患者出现性格改变、智力下降、痴呆等表现。严重时可使其成为植物人。

可造成意外伤害:人处于低血糖的状大下,可有头晕、意识不清等表现,因而容易导致跌倒摔伤、骨折、车祸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预防低血糖的措施

陈耀主任认为,低血糖对人体的危害丝毫不亚于高血糖,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高血糖引起慢性并发症一般要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而低血糖对人体的危害则可能在短暂的几个小时内发生,严重时可致人死亡。由于低血糖病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而预防措施千差万别。

1.药物性低血糖多见于糖尿病病人以胰岛素、磺脉类药物治疗者,尤其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胰岛素、磺眠类药物应逐渐加量,避免加量过快。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后按时进餐。亦应避免运动强度过大。同时密切监测血糖,尤其是接受强化胰岛素治疗期。糖尿病病人及家属应熟知此反应,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和早期处理。

2.老年人用降糖药剂量需谨慎。长效磺酰脲类,尤其是格列本脲在应用时更应慎重。低血糖早期症状不明显,当一旦发生,症状很严重,应立即静脉输注葡萄糖,至少密切观察72小时,并不断监测血糖浓度,及时调整治疗。

3.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时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一些药物例如水杨酸制剂、磺胺药、保泰松、氯霉素、狐乙定、利血平等,可通过减弱葡萄糖异生、降低磺脲类与血浆蛋白结合、降低药物在肝的代谢和肾的排泄等机制,增强磺脲类药物的降糖效应。因此,在使用增加磺脲类药物治疗时应予注意,以免出现低血糖症。

4.对怀疑B细胞瘤者,应尽早进行饥饿实验和运动实验诱发,测定血浆胰岛素-C肽浓度,并进行B超、CT等影像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如此,可预防低血糖症的发生。

5.对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症应给予病人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鼓励病人进行体育锻炼。饮食结构适当提高蛋白、脂肪含量,减少糖量,小量多餐,进食较干食物,避免饥饿。此外,在食物中加入纤维(例如果胶)有一定帮助。也可试用小剂量的抗焦虑安定药。

糖尿病患者夏季提防低血糖

陈耀主任提醒,夏季由于天气特别炎热,有些糖尿病患者打过胰岛素后,却不想吃饭,致使血糖过低,出现手颤、脸色发白的情况。而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是把握好 “血糖天平”,将自己的食量与胰岛素量配比好,使之平衡,保证血糖处于平稳状态,避免低血糖发生。如果身体有轻微不适时一定要随时监测自己的血糖值,外出时要随身带好含糖类的食物,以便低血糖发生时可及时食用。

低血糖的急救措施:

1、绝对卧床休息,迅速补充葡萄糖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及时补糖将使症状完全缓解;而延误治疗则出现不可逆的脑损害。因此,应强调在低血糟发作的当下,立即给予任何含精较高的物质,如甜饼干、果汁等食物,重症者应注意避免食物吸入肺中、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或肺不张。

2,能自己进食的低血糖患者,饮食应低糖、高蛋白、高脂肪,少食多餐,必要时午夜加糖饮料一次。

3、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1是低血糖抢救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若病情不严重,尚未造成严重脑功能损害,则症状可迅速缓解,神志可立即清醒。

有条件的患者应立即用血糖仪进行测定,血糖小于3.8毫摩尔/升者,应迅速补充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半杯甜果汁、半杯糖水、1汤匙蜂蜜、3-5块饼干、3-4块方糖、2-3块糖果等。10-15分钟后,若症状还未消失可再吃一次。若症状消除,但离下一餐还有1个多小时,则加食一份主食,如1片面包、1个馒头、3至5块饼干等。如出现神志不清、突发昏迷等,应及早将患者送往医院。

警惕药物诱发低血糖症

陈耀主任说,降糖药诱发低血糖症常见于胰岛素用量过大或相对过大或不稳定性糖尿病;使用磺脲类降糖药,尤其是格列苯脲(优降糖)较多见;而双胍类和α一糖苷酶抑制剂降血糖药较少见。所以在降血糖药的使用上要全面考虑。非降血糖类药物诱发低血糖症常见的有:柳酸盐类、抗组胺类、保泰松、乙酸氨基酚、四环素类、异烟阱、酚妥拉明、利舍平、甲琉咪唑、甲基多巴、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酒精性低血糖症等,约50种药物可诱发低血糖症。所以对低血糖患者要了解其用药史。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 保持健康要清除体内废气、宿便、淤血、乳酸等毒素。1.体内废气:典型表现是经常腹胀,而且放屁很臭,可以适当吃红薯、富含乳酸 ...
    宋观礼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主任医师中医科
  • 糖尿病吃玉米需注意:黏玉米更易升血糖很多人都认为玉米是一种比较不错的粗粮,吃玉米可以防止便秘、减肥,于是经常买新鲜的玉 ...
    孙香兰山东省立医院副主任医师内分泌科
  • 测定胰岛功能是糖尿病病人确诊后不可缺少的一项检查,检查结果可为临床医生提供诊疗的依据,从而为病人制定更为精细的治疗方 ...
    潘永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任医师内分泌科
  • 糖尿病对人的身体有很大的伤害,有研究显示糖尿病可致男性不育。糖尿病不仅会导致血糖、脂肪、蛋白质等体内多种物质代谢功能 ...
    孙香兰山东省立医院副主任医师内分泌科
  • 糖尿病一旦确诊,就需要终身药物治疗,同时随病史的延长无论吃药还是胰岛素治疗其药量会越来越大且血糖控制会愈来愈不理想, ...
    孙香兰山东省立医院副主任医师内分泌科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显微神经减压术治疗 中国糖尿病患者约一亿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其最常见并发症之一,主翼现 ...
    赵明亮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陈耀教授
主任医师内分泌风湿科
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陈耀专家的投票,若您是陈耀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陈耀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