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爷爷”的“百宝袋”
标签:媒体报道

郑大三附院(省妇幼)记者蹲点日记(一)

“糖爷爷”的“百宝袋”/儿科医生陈琦的“百宝袋”

□记者 李蕴真 6月5日 星期一 天气 雨

核心提示:

陈琦是郑大三附院(省妇幼保健院)小儿普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孩子们给他给起了一个昵称——“糖爷爷”,因为他白大褂的口袋里总是装满了各种糖果,在工作中,时不时拿出来递给孩子一颗。他说,因为孩子们看到穿白大褂的容易有恐惧心理,这样能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使他们更配合检查和治疗。

“糖爷爷”陈琦和他所在的小儿普外科是记者在该院蹲点采访的第一站。之前多次和陈琦沟通采访时间,他不是在坐诊,就是在手术台无法接听电话。采访的前一天虽是周日,可他晚上才从固始县结束全省妇幼联盟的帮扶工作回到郑州。在记者看来,这小小的糖果背后是陈琦30多年坚守岗位的辛勤付出,他就像机器猫一样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他的口袋也像是机器猫的“百宝袋”,不管是否穿着白大褂,这个口袋都早已深深烙在了他身上,融进了他的生活和工作中,唯一的不同是,他口袋里的“法宝”是他对医生这份职业的执着、对患儿和家属的责任。

早上7点50分,下了一天的雨还是没有要停歇的意思,风夹杂着雨滴打在身上,不禁让人觉得阵阵寒意。此时,郑大三附院病房大楼9楼的小儿普外科却是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几位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在走廊里散步、玩耍,如果不是看到一旁护士站里忙碌的护士们,你会觉得他们是在自家小区,而不是在医院。

一位穿着白大褂、略显驼背的身影穿过人群来到医生办公室门前,早已在办公室门口等待的患儿家属们拿着X光片等检查单子一拥而上,希望趁着短暂的空隙时间得到专家的一些治疗意见。这个被围堵的医生就是陈琦。

“别着急,这个需要先试下空气灌肠,不行了再做手术”、“你们家孩子不是今天的手术吗?不要担心,这个手术不属于很复杂的手术,我们一定会尽力减少孩子的痛苦”……他面带微笑地一一回答家属的问题。一位家属告诉记者:“其实都知道陈主任忙,也可不好意思在这儿‘堵’他,可是作为家长,总是担心孩子的病情,只有听到陈主任的答复心里才安生啊。”

“今天一共78个病人,18个病危……”8点是医务人员交接班的时间,该科的医生办公室里站满了医生和护士,大家表情严肃认真,认真讨论每个细节和难点。今天,陈琦需要做6台手术,这对他来说,已经算很少了。

在上手术台之前,陈琦还要例行查房。“你的蛋糕让爷吃点吧?爷有糖你吃不吃?”在查房的过程中,他始终都面带微笑,一边询问一边像往常一样,从口袋里掏出一颗糖递过去,孩子接过糖也笑着回了句:“谢谢爷”!

该科的手术观察室里还住着一群还没有名字的小小病号,他们躺在保温箱内,由护士们一天24小时精心照顾着,为了区分他们的身份,每个保温箱上都写着“某某某之宝”。这些宝宝中,年龄最小的才刚出生几个小时,有的孩子甚至是剖腹产出生后就立刻从这个手术台挪到另一个手术台。

病情稍微稳定后,这些宝宝就可以回归父母的怀抱了,对于这些孩子的术后注意事项,陈琦格外上心。“喂奶和睡觉的时候把孩子头放高点,吃完轻轻拍拍背,别呛着”像这样细枝末节的嘱咐,他一天要给患儿家长说上好多遍。他最希望听到的话就是家长说孩子“能吃能拉”,用他的话说:“孩子还小,他们的责任就是长身体,手术成不成功,最重要的还要看后期的恢复情况,能吃能拉就证明他在吸收营养、肠胃健康,身体郑在在慢慢恢复,这样我们也就能稍稍放心了,才更有成就感。”

来自太康县的耿豆豆(化名)就是一个幸运的宝宝,由于是早产,出生时只有3斤4两,出生第二天,家长就发现豆豆身体不舒服,第三天就来到郑大三附院,到医院的时候已是下午,等豆豆做完检查,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这时候,陈琦才刚忙完白天的工作准备下班,由于豆豆的情况比较紧急,他二话没说,把刚刚脱下的白大褂又穿上了,9点,豆豆被推上了手术台。腹部打开后才发现是胃皱裂,需要切去1/3的胃。手术非常顺利,不到两个小时就结束了。经过两个月的治疗和恢复,今天豆豆已经开始做出院前的最后检查,顺利的话,明天就可以回家。豆豆的奶奶还专门找到记者说:“这真的是多亏了陈主任,加班给我们做手术,毫无怨言,我嘴笨,真的是不知道该说啥感谢的话了。”她看着怀里虽然瘦小但面色红润的豆豆,眼眶里含着泪水,嘴里反复念叨着:“谢谢陈主任、谢谢陈主任……”

查完房已是8点50分,陈琦没有片刻的休息就要准备上手术台了。有时,他一天要做10多台手术,在手术台上站到半夜是常事,即便是难得的休息时间,他也经常被电话叫回院里做手术。中午一点多,今天的第二场手术结束,趁着这10几分钟短暂的休息时间,陈琦和同事们简单吃了点凉面,就又走上了自己的“战场”。对于吃饭这件事情,他的标准就是简单、快速。因为今天没有临时增加急诊手术,下午5点多,陈琦终于可以离开手术室,可是,他还是不能按时下班,6点还有一个党支部会议要参加。记者原本以为,会议结束后陈琦就可以回家了,可他却又走进了病房,开始了新一轮的例行查房。护士长冯小娟说:“就算是出差,陈主任回来的第一件事也是查房,查完了才回家。”

记者注意到,在陈琦的书柜里,除了最新的业务书籍和资料,还放着几本书角已经接近棕色的“古董”书籍,里面还有陈琦用英文写上去的注解。该科护士长雷清云告诉我:“陈主任的口头禅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平时也经常叮嘱我们要多学习。”

正是这30年来不间断的自我充电和对创新医疗技术的不懈追求,陈琦在省内最早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最早经肛门一期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最早改良化疗方案结合手术治疗小儿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最早与与妇科专家联合研究行回肠代阴道成形术,最早与产科、超声科等学科联合,开展产房外科,为分娩后10分钟内的新生儿在膈疝、脐膨出、腹裂、骶尾部畸胎瘤、肠闭锁患儿成功实施手术,并坚持为在孕期发现异常的胎儿的未来做出评估,争取第一时间进行治疗。

陈琦常挂在嘴边的话还有:“病人首先是人,要让病人感受到我们的关心”。为了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他在患儿家属中开展“家长课堂”,介绍医院各个科室的特点和范围,住院期间的人、财、物的安全,解答家长普遍关心的医学疑问,努力取得家长的配合,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便于医疗工作的开展。

医生在工作岗位上,是救死扶伤的圣手,而离开工作岗位,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自己孩子的成长道路上,陈琦虽然嘴上轻描淡写地说:“孩子自己都快当爸了,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不说也罢。”但眼神中仍难免流露出些许遗憾。面对记者的追问,他才开了口:“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有几次我们约定下学后第一个来接他放学,可是到最后还是成了最后一个。孩子跟我赌气,竟然告诉幼儿园门卫,我不是他爸爸。”

在小儿普外科墙上挂着的科室简介里,挂着陈琦前些年的照片,照片里的他还是一头黑发,如今已变花白。30多年的坚守,他把患儿当做自己的儿孙,数不清做了多少台手术、查了多少次房、救治了多少孩子。今年9月,他就要当上真正的爷爷了,该院的小儿外科也发展成为具有小儿普外科、小儿心内科、小儿骨科等7个更加细化的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的小儿专科。陈琦欣慰地说:“30年了,我鉴证了三附院一年年壮大,三附院也陪伴我一天天变老。”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 小儿疝气,俗称:气卵。是儿童期常见病,发病率2-4%左右,男女比例15:1,早产儿发病率更高,可达到5%。从出生后到儿童期各个年 ...
    周小凤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主任医师儿科
  • 腹股沟疝发病不分年龄、性别,任何人都可能患有腹股沟疝,对于腹股沟疝我们需要了解,更深了解有助于病人尽早 ...
    钱祝银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普外科
  • 小儿腹股沟斜疝均是斜疝,因先天性鞘状突未闭引起,其特点是疝囊后壁与精索紧贴。不是所有开放的鞘状突都将发生腹股沟斜疝。 ...
    王东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主治医师小儿外科
  • 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进化带来的身体缺陷”-介绍疝病 北京卫视2014-12-17期《养生堂》节目“进化带来的身体缺陷” ...
    申英末朝阳医院京西院区主任医师普外科
  • 很多人在面对腹股沟疝时不知道该怎么治疗,所以病急乱投医导致病情恶化。腹股沟疝俗称小肠串气,是一个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
    贾高磊徐州市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普外科
  • 小儿疝气的诊断与治疗 新生儿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当得知自己的宝宝得了小儿疝气 ...
    何文强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主任医师小儿普外科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陈琦专家的投票,若您是陈琦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陈琦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