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 针所不为灸之宜
标签:医学科普

艾灸 针所不为灸之宜

摘自2017-12-11中国中医药报

□ 毛德西 河南省中医院

提到艾,就先说一说灸法。灸法就是用艾绒为主要原料,制成一定形状的艾条或艾炷,点燃后对准穴位进行熏灼,通过对局部的温热刺激,达到防治疾病、养生保健的一种传统疗法。古代医学家对灸法非常重视,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医书《足臂十一经灸法》《阴阳十一脉灸经》,讲述灸法可以治疗百余种疾病。《黄帝内经》中的“灸焫”就是灸法,《灵枢·官能》篇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皆虚,火自当之。”说明灸法是针刺法所不能替代的。艾叶是灸法的主要原料艾叶是灸法的主要原料,古代也有用其他原料施灸的,但其作用远不及艾叶。艾,味辛,性温,气味芳香,属菊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各地均有生长,而以湖北蕲州生长者良,故称“蕲艾”。艾叶每年五月采择,晒干捣碎,除去杂质,即成艾绒,放于干燥不易受潮的地方,以备使用。以陈艾为好,所以孟子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关于艾叶的性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热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认为“治病灸疾,功非小补。”后世学者认为,灸法取之于火,火性热而行速,走而不守,善入脏腑,通达十二经络,调理气血,是医者应当掌握的妙术。综合历代医家的经验,可以将灸法的作用概括为:疏风散寒,调和营卫;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寒温中,回阳复脉;升举阳气,密固肌表;清热解毒,消瘀散结;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固摄任冲,理气调经;增补元气,预防疾病。日常两种常用灸法常用的灸法有两种,即艾条灸法,艾炷灸法。常用的艾条是在艾绒中加入了肉桂、干姜、细辛、白芷、雄黄、苍术、乳香、没药、川椒等药物细末,外用三层板纸卷制封口而成。它的长处是病人可以手拿艾条在病变部位进行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等。艾炷是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上,用手指搓捏成圆锥状,即为艾炷。每点燃一个艾炷为“一壮”;艾炷有大、中、小三种。艾炷可以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方法是先在施灸皮肤上涂少许凡士林,然后将艾炷置于皮肤上点燃,待烧近皮肤时,可用双手轻轻拍打穴位周围,以减轻疼痛感,待灸至一半,皮肤有灼热感时,将艾炷拿掉,在进行第二壮。若连续艾灸多次,至皮肤化脓,乃是化脓灸。另外,还有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面灸、隔附子灸等。使用灸法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特别是选择穴位要准确,施灸方法要正确。头部穴位一般不宜施灸;凡高热、吐血、抽搐、结核病等,不宜施灸;妇女在妊娠期或月经期,其下腹部、腰骶部、筋腱部,均不宜施灸。(毛德西)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热点文章
  • 速效救心丸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该药在心血管疾病的长期治疗和急救中应用比较多,主要用于缓解急性心绞痛发作,能够增加冠脉的 ...
    倪新海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
  • 当心绞痛发作时,患者需要迅速采取措施来缓解症状。而速效救心丸与硝酸甘油作为两种常用到的急救药物,虽各自有着不同的作用机 ...
    倪新海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
  • 冠心病突发时,患者及其家属需学会有效的急救措施,避免病情持续发展,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冠心病突发时,患者常会出现胸闷、 ...
    倪新海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
  • 多项临床研究证实,速效救心丸对于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症状、改善内皮功能及减少终点事件发生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对于患有冠心病心 ...
    倪新海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
  • 心悸心慌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心脏疾病、焦虑、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针对不同的病因,选用的药物也有 ...
    倪新海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
  • 心慌心悸是常见的心血管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焦虑症等。针对心慌心悸的治疗用药,常见用药有速效 ...
    倪新海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
陈博教授
主治医师中医科
浙江衢化医院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陈博专家的投票,若您是陈博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陈博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