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 以指南指导治疗
标签:医学科普

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丙型肝炎病毒( HCV) 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 HCC) ,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估计全球现有感染者达1. 8 亿,数据显示,HCV 感染相关死亡率在未来20 年会持续上升。

我国2004 年颁布首部《丙型肝炎防治指南》,美国肝病研究协会( AASLD) 丙型肝炎的临床实践指南( 2009) ,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医疗研究院( NICE) 推出了丙型肝炎的NICE2010 年指南,2011 年欧洲肝病学会( EASL) 发布了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管理指南。以上丙型肝炎诊治相关指南的发布及更新均遵循了循证医学原则,提高了临床医师对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诊断和处理的能力。临床医学的精髓在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现有的医疗资源,采取最合理的诊疗措施。因此,了解临床诊疗指南的规范化要求,根据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进行个体化治疗是基层临床医生及肝病专科医生的首选。

1.关注丙型肝炎病原学研究进展

HCV 属于黄病毒科( flaviviridae) ,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易变异,目前可分为6 个基因型及不同亚型,按照国际通行的方法,以阿拉伯数字表示HCV 基因型,以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基因亚型( 如1a、2b、3c 等) 。基因1 型呈全球性分布,占所有HCV 感染的70%以上。

HCV 基因组含有1 个开放读码框( ORF) ,编码10 余种结构和非结构( NS) 蛋白,NS3 蛋白是一种多功能蛋白,氨基端具有蛋白酶活性,羧基端具有螺旋酶/三磷酸核苷酶活性; NS5B 蛋白是RNA 依赖的RNA 聚合酶,均为HCV 复制所必需,是抗病毒治疗的重要靶位。

2.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

2. 1 急性丙型肝炎

2. 1. 1 诊断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HCV 暴露史。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 ~16 周( 平均7 周) ,散发性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尚待研究。

2. 1. 2 临床表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大,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感染。

2. 1. 3 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 ALT) 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抗-HCV 及HCV RNA 阳性。HCV RNA常在ALT 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ALT 恢复正常而HCV RNA 持续阳性者。

2. 2 慢性丙型肝炎

2. 2. 1 诊断HCV 感染超过6 个月,或发病日期不明、无肝炎史,但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亦可诊断。诊断慢性丙型肝炎必须抗-HCV和HCV RNA 同时为阳性。

2. 2. 2 病变程度判定可参考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2000 年,西安) 中关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分级、分期的诊断标准。HCV 单独感染极少引起重型肝炎; HCV 重叠HIV、HBV 等病毒感染、过量饮酒或应用肝毒性药物时,可发展为重型肝炎。HCV 感染所致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嗜肝病毒所致重型肝炎基本相同,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经过。

2. 2. 3 慢性丙型肝炎肝外表现肝外临床表现或综合征可能是机体异常免疫反应所致,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性结膜角膜炎、扁平苔藓、肾小球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B 细胞淋巴瘤和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等。

2. 2. 4 肝硬化与HCC 慢性HCV 感染的最严重结果是进行性肝纤维化所致的肝硬化和HCC。

2. 2. 5 混合感染HCV 与其他病毒的重叠、合并感染统称为混合感染。我国HCV 与HBV 或HIV 混合感染较为多见。

2. 2. 6 肝脏移植后HCV 感染的复发丙型肝炎常在肝移植后复发,且其病程的进展速度明显快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丙型肝炎患者。一旦移植的肝脏发生肝硬化,出现并发症的危险性将高于免疫功能正常的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后丙型肝炎复发与移植时HCVRNA 水平及移植后免疫抑制程度有关。

3.HCV 传播预防的关键在于切断传播途径

暴露于HCV 污染针头的人群,需要4 周内检测HCV RNA。12 周以及24 周后检测抗-HCV 以及ALT。HCV 感染患者不能与其他人共用可能受污染的物品,如剃须刀、剪刀、牙刷等。

医务人员应该检测抗-HCV。HCV RNA 阳性的医务人员应避免有创的高危操作。HCV 感染者的家庭成员应至少进行1 次抗-HCV 检测。

性滥交者以及同性恋之间建议使用安全套。

应对吸毒患者进行HCV 传播途径的宣传和教育。他们应常规检测抗-HCV,并为他们提供消毒的针头。

HCV 感染的孕妇分娩时不推荐剖宫产来预防HCV 的垂直传播。HCV 感染母亲的孩子应在出生后1 个月检测HCV RNA,而母体的抗-HCV 抗体可能存在婴儿体内并维持至出生后6 个月左右。慢性丙型肝炎的母亲,只要抗-HIV 阴性并且没有静脉吸毒,即可以母乳喂养。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进行甲、乙型肝炎疫苗的预防注射。

4.明确丙型肝炎治疗目标及疗效预测因素

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清除或持续抑制体内的HCV,以改善或减轻肝损害,阻止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HCC,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的终点是持续病毒学应答( SVR) 。99%以上的患者获得SVR 几乎等同于治愈。

治疗过程中应关注治疗的第4 周、12 周、24 周HCV RNA 的水平,此关键点的HCV RNA 可以预测SVR 获得的可能性。

预测SVR 最重要的基线因素包括: HCV 基因型; 位于19 号染色体的IL28B 的基因多态性,尤其是基因1 型患者; 肝纤维化分期。除此以外,治疗前HCV RNA 数值、是否有其他病因、肝脏损害的程度等也应在治疗前进行评估。

5.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

HCV 感染的代偿期肝病的初治患者应考虑治疗; 进展性肝纤维化患者应立即治疗; 中度肝纤维化的患者也应尽快治疗; 肝损害不太严重的患者,治疗的指征应个体化确定; 特殊情况的丙肝患者的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

6.慢性丙型肝炎的一线治疗

PEG IFN-α 联合利巴韦林是公认的标准治疗方案。PEG IFN -α2a ( 每周180μg) 和PEG IFN-α2b( 每周1. 5μg /kg) 均可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基因l、4、5、6 型患者的利巴韦林剂量为15mg /( kg·d) ,基因2 型和3 型的患者利巴韦林剂量为800mg /d。基因2 型和3 型的患者如果基线特征不利于应答的获得,则利巴韦林使用的剂量应为15mg /( kg·d) 。

目前的中国国情,如果不能使用PEG IFN-α,可进行常规IFN-α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

7.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监测

PEG IFN-α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患者在治疗的第4 周、12 周评估疗效以及不良反应,之后每12 周评估1 次,直到治疗结束,在治疗结束后的第24 周评估SVR。检测下限为10 ~ 20IU/ml 的实时定量PCR 试剂是评估疗效的最好工具,基线HCV RNA的低水平或者高水平的确定,对于治疗策略的制定非常有用。治疗过程中,应在第4 周、12 周、24 周检测HCV RNA,有助于确定疗程。应评估治疗结束时的病毒应答以及治疗结束后24 周时的SVR。

安全性的监测: 应在治疗的第2 周、4 周,及以后每4 ~ 8 周评估治疗的不良反应。

8.关注抗病毒治疗时药物的不良反应

当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 0. 75,或血小板计数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 1.丙肝抗体阳性是不是就需要治疗? 查出丙肝抗体阳性,只能说明曾经感染过。体内是否有丙肝病毒还需要进行HCV-RNA测定 ...
    姜泓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副主任医师传染病科
  •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了解乙肝,体检也把乙肝列为了常规检查项目,但是还 ...
    陈京龙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肝病科
  • 当前,传染病的防控呈现新的特点,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旧有传染病有的控制不佳,有的死灰复燃;有些传染病有疫苗预防 ...
    谭华炳十堰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发热门诊
  • 丙肝的传播途径 丙肝是一种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但是一般日常的接触如拥抱、握手、交谈等都不会传染。丙肝病毒主 ...
    曾仁仁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
  • 什么是丙肝?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 ...
    尹有宽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任医师传染病科
  • 中国丙型肝炎医院感染防控指南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 2012年7月22日发布 1、概述 (一)丙 ...
    李耀才茂名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传染病科
高蕾教授
主任医师传染病科
解放军81医院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高蕾专家的投票,若您是高蕾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高蕾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